“开始行动才会有变好的可能”
姓名:刘佰易
班级:人工智能学院23网络班
赛项:第十八届“挑战杯”广东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
初审:李垂泵
省决赛二等奖拿在手里时,我忽然想起一年前那个攥着漏洞百出的计划书、在教室门口徘徊的自己。原来真正的成长,从不诞生于准备好的时刻,而是从狼狈的“开始”中裂变出光芒。
“莽撞”的第一步,胜过完美的徘徊。作为团队里最青涩的负责人,我曾被无数个“万一”困在原地:万一方向错了怎么办?万一让队友失望怎么办?《半山文集》里那句“人生最有价值的东西,是把事情做到之后的亲身感受和体验。没有任何一件事是想明白、听明白、看明白的,而是做明白的。”像根尖刺戳破了过度思虑的泡沫。我们决定接受自己的笨拙——看不懂技术相关知识就抱着教材死磕,方案被否决就推倒重来,答辩卡壳后索性把评委提问整理成“错题本”。当项目终于冲出校赛时,我突然懂了:青春的价值,不在于避开所有错误,而在于把错误踩成向上的台阶。
独行只能取暖,并肩才能燎原。证书上我们的名字背后,藏着太多无声的冲锋:是队友们熬红的眼睛撑起凌晨三点的灯光,是指导老师用批注填满文档的每个缝隙,是技术瓶颈期所有人把手叠在一起说的“再试一次”。最艰难时,我们在墙上贴满写着困惑的便利贴,最后竟拼出一条银河。这段经历让我相信:所谓团队,不是能力的简单相加,而是彼此成为对方跌倒时的那块地砖。
终点亦是起点:在尘埃里种玫瑰。有人问获奖的意义,我总会想起那些“抽筋剥骨”的日子:被质疑声淹没时的窒息感,迭代方案时的自我推翻,还有庆功宴上队友笑着流泪的脸。比起奖状上的烫金字体,我更珍惜这段旅程赋予我们的“土壤基因”——永远对未知保持好奇,永远相信渺小的坚持能撼动偏见。如今,我们仍在探索项目优化的可能,因为比获奖更重要的,是延续那份“把世界变好一点点”的执念。
致所有正在“笨拙生长”的人。如果你也正被自我怀疑啃噬,请记住:完成比完美更珍贵,出发比正确更勇敢。我们这支曾被戏称“草台班子”的队伍,就是用满地凌乱的脚印,踩出了属于自己的坐标系。愿每一个不甘平庸的灵魂,都能在“做”的实践中,找到与理想对视的勇气。